用户里有一种较为特殊的群体,它们也是用户成长机制的开端——会员!用户一旦进阶成为会员,这就意味着这些特殊户对产品有浓厚兴趣,留存和支付费用和消费几率都会增大。同时会员也可以享用比普通用户更多的权益!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会员运营中习惯把会员权益分为三类:虚拟权益、实际权益和会员制商业。
(1)虚拟权益:一种听着很高大上有种高级的感觉,然而它基本上是没啥作用的一种权益。不过对于专业会员运营来说,它是具有可操控性的。对于用户来说,它也是引导用户提前升级为会员的一种享受体验。
(2)实际权益:只要与钱沾边的,都可以设定为实际权益。一般来说这类权益往往更吸引用户,因为这类权益可以给用户带来好处和利益。
(3)会员制商业:会员制商业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与商家的,另一个关于用户的,只要和营销有关,,都是会员制商业,也是一种“炫耀”资本的权益。
会员权益的不同,针对的会员运营方式也会不同。总的来说会员运营方式有三种,
虚拟权益与产品功能和产品介绍有关,因此在进行运营时,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来送福利。一方面给用户提前尝到会员甜头,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叫了解度和对产品的熟悉度,同时还可以对产品起到了宣传推广作用。
做“一周送会员”的活动,如果是关于社交的产品,可以设计几个小任务,比如发朋友圈,加好友,集赞,分享,等这样的任务一般用户都可以做到,这样就可以充实产品内容,增加产品活跃度,产品制造氛围,产品还能被推广这些好处。
不过在设计任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任务时间要短,长时间容易让用户觉得太麻烦而放弃,且对活动也失去兴趣!
在一个方面,任务设置要在用户能力范围,太繁琐只会让用户失去耐心。再者,任务要有趣,时效和补偿。哪怕他们没有完成也要给一点小补偿。
最后,就是分享,这样就给产品打了广告!
在设计奖励任务时,要让用户看到他门的权益可以带来的好处,,这就需要后台适时的提示用户,完成了任务,用户就得到了相应的酬劳,不是让用户觉得是忽悠。
和用户利益有关,而且要让用户真真实实得到的权益和捡到了“便宜”。才能让用户跨过其它直接购买会员,因为只有付费才是我们最终目的。
关于实际权益优惠方面,好比京东的PLUS会员;大家可以看到价格显示外,主要的是京东会帮您算清楚帐,根据您的消费情况,明确计算出,每件产品可以给用户省多少钱,一共便宜多少钱,会员不贵情况下这个设置会员用户明确看到,自己能占多少“便宜”,相比算账用户更看中捡便宜。
大家可能还注意到,成为京东的PLUS会员,就可以成为优酷或者爱奇艺会员,这些权益都是附送的,仅靠本身优惠是不足以吸引人,更多还要加上一些诱人的权益,这样就可以促进用户购买。双11或618之所以吸引客户的不仅是价格比平时便宜,还有就是商家赠送小东西这也是附加权益的体现。
实际权益除了有一些优惠以外,还是一个为其他权益做铺垫的权益。因为用户购买了会员,既可以拥有实权,还享有虚权,同时能体验商权!
会员制商业可以理解为商家与消费者达成的一种“先付费后享益”的契约模式,为消费者的进入设置了门槛,使消费者在某零售商或零售商设施平台投入沉没成本。
会员制商业有些地方就有提现,报纸以前会有一些招聘,都要花钱,所以它不是伴随着互联网产生的,而是在互联网时期,公共,公开的地方,将其变成了服务免费。
例如Google、微软都在做付费网盘,为何只有百度饱受争议?
Google、微软的用户为了快速获得自己紧急需要的资源而不得不向Google、微软付钱,这会让企业能够赚取高额的利润。但是百度完全反过来,直接向用户收钱的收费模式难免会引起一部分没有养成付费习惯用户的反感;这种迫使用户掏钱的做法会让企业的口碑直线下降。
包含现在的短视频平台,同样也是如此,不管是个人ip还是官方账号,都需要付费,才会被推荐的。
关于商业在成为会员时,会员有一定享受规定次数的免费权益,超过了规定的就必须额外付费,利用价格优势和福利引导用户购买,让他们毫不犹豫加入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