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到“驱动用户增长运营”的文章时,小编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那些能够被激活的用户与商家有互动、长期留存、消费,甚至主动为你做传播的用户,才是真正优质的、核心的、正在创造价值的用户。
如何找到这群真正的优质核心用户呢?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层。
用户分层是建立用户标签体系、用户分层体系和分层转化策略,实现商家精细化运营的目的。更是一种对用户进行标签划分的方法,通常用于描述某一用户的当前状态。
在用户分层模型中,某一个用户在某一特定时间应只属于一个用户层级。以生命周期阶段为依据的用户分层方法。根据用户属性、行业属性等进行标签划分。常用的分法,如按性别、年龄、消费能力、地域或业务线等进行划分。
在按用户标签做用户分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以不同的“行为”的触发情况,标识用户的当前状态。以此判断用户正处于新增、活跃、留存、传播、付费的哪一个阶段。
举几个例子:
1)社群用户分层:
第一层是新增访客,只要启动应用就算一个访客,访客中流失的记为流失访客;
第二层可以标记为活跃用户,至少触发一次浏览事件的才算一个有效活跃,流失的记为流失参与者者;
第三层标记为互动用户,有点赞评论的用户就是互动用户,流失用户记为流失使用者;
第四层记为回访用户,以多次启动应用并且多次互动为标准,如果他们流失了,则记为流失高价值用户。
2)积分商城用户分层:
第一层是访客用户,以打开网站为基准,访客中流失的记为流失访客;
第二层记为评估用户,以深度浏览或查看官网demo为准,流失的记为流失评估者;
第三层标记为试用用户,以完成注册为标准,流失用户记为流失试用者;
第四层记为付费用户,以完成合同流程为准,流失用户记为流失客户。
在通兑吧积分商城系统中,在【用户管理】-【用户标签】栏目内,商家可以根据用户属性或用户行为,自动或手动给用户打上标签,帮助商家更快速了解用户,降低流失、提升活跃;
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击新建标签,创建新的用户标签;
②依次输入标签名称、标签备注:
③选择打标方式,支持手动打标或自动打标。选择自动打标的,系统将在每日0点给已满足条件的用户打上标签
④添加打标条件,支持添加用户属性或用户行为。
打标条件可以选择且、或两种状态,且:同时满足所有条件,或:满足任意一个条件
⑤配置完成后点击保存即可;
完整地展现了该产品的用户分层层级。企业可以通过跟踪研究用户行为,快速地明确用户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并以此划分用户层级。这种基于行为的用户研究方法,会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用研效率,了解不同层级的用户量及其转化途径,为用户增长的突破提供数据支撑。
结合漏斗分析、同期群分析、留存率分析等多种分析模型,究竟哪些用户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用户为何购买为何流失……这些困扰着企业运营的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用户分层的展现与应用,可以通过堆积面积图、同期群百分比堆积图等形式进行。关于这两类数据展示形式的设计与解读,我们将在后期撰写独立内容做讲述。
用户运营更加精细化和精准化,就不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户标签的结构。这是第三个关键步骤,也是商城、社群用户运营能否突破的一步。调整结构有三种方法,如用户筛选功能、添加标签或移除标签。
不过这种方法所需要的人力成本也比较多,目前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自动标签中的行为规则来区分和分类用户。当用户在商城、社群上有一个明显的操作的记录时,系统会根据这个操作的倾向来给用户建立和归类标签。自动标签的运用价值比较高,可以有效地提高用户运营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用户喜好及时准确地传达信息
用户分层,除了能够为企业提供科学的用户研究方法,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拆分和构建业务流程中的指标衡量体系。在任何一个企业或团队里,不角色、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需要关注的指标是不尽相同的。表1是个简单的例子:
关注用户的生命周期,对用户进行分层分析与管理,探索各个层级阶段的核心指标,以此衡量业务部门的工作成效,这是每一个企业实现增长的必由之路。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的分析与提升,同样遵循着精益分析的循环(loop of lean analysis),即:产生想法构建指标体系设计产品/方案衡量实施结果对过程数据进行分析从分析中学习经验产生新的想法。
一个好的用户分层标签对于积分商城而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对用户价值的深入挖掘。想要实现这个两个“小目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分析必不可少,用户分层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必不可少。